印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印度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时间:2024-11-06
  • 浏览量:3次

印度缺什么

印度目前面临着许多资源与环境的问题,其中最为稀缺的是优质水源、先进技术和高质量人才。优质水源的稀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印度的水资源日益紧张。许多地区面临严重的用水困难,尤其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过度开采、水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印度的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

印度缺乏的部分资源:先进技术 印度在科技领域方面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仍有不足,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如航天技术、精密制造业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印度仍然缺乏尖端的技术能力和人才资源。虽然印度正在迅速发展其科技产业,但在国际前沿领域的竞争上仍然面临挑战。

印度主要缺乏高端技术产品、精密制造设备和高端消费品。解释如下:高端技术产品 印度在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但在高端技术产品方面,如半导体、高级电子产品等,仍然有较大缺口。由于其本土制造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上的不足,许多高端技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印度为什么水旱灾害严重,农业却很发达?

因为印度70%左右的人口都是农村人,有略高于5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以2011年的数据显示,从1980年以来,以1999年至2000年价格为基准的农业产值的五年移动平均值从未超过4%的增速。只是在最近两年,其增长速度才脱离了90年代早期以来一种相当稳定的下降趋势。

是谁告诉您印度农业很发达的呢?不过,印度水旱灾害严重是气候因素造成的,譬如印度的西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干旱,其余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尤其是东部地区,雨季常有可怕的降水量,引发洪水。然而 气象灾害是农业的不利因素,然而并不是全部。

印度水旱灾害频发,主要归因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 西南季风的进退早晚决定了印度的降雨模式,早来晚退可能导致洪水,晚来早退则可能导致干旱。 印度的季风气候是一种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结合体。 夏季,印度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带来高温和湿润的气候。

印度的气候类型多样,地形差异显著,这为种植多种农作物提供了有利条件。 印度靠近赤道,全年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使得农作物生长周期短,有利于提高产量。 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喜马拉雅山的阻挡作用使得这些地区迎风面带来大量水汽。

印度的气候条件是其水旱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该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和冬季风的交替带来了大量的降水。然而,这种降水在季节和量上的变化非常剧烈,导致了极端的天气事件,如洪水和干旱。 地形因素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什么是可持续农业,它如何改善食品生产和消费?

1、可持续农业是一种生产食品的方法,旨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农作物和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法,通过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系统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2、可持续农业是一种在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均能够长期维持的农业方式。这种农业方式注重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同时提高农作物和畜牧业的产量和质量。

3、坚持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持续提高农业生产力。其中,一是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地,努力建设高产稳产农田。

中国应该学习印度绿色革命的哪些措施来发展本国的绿色革命

1、第一次绿色革命带来的过量使用灌溉用水和化肥、除草剂等化学物质而造成的环境负面效应,应当引以为戒。为实现节能减排、生态文明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二次绿色革命应当强调开发应用高产、环境友好的绿色技术,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在实现食品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可持续发展。

2、“绿色革命”旨在通过引入、改良并推广高产优良作物品种,提升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主要集中在小麦和水稻等粮食作物上。这一战略的显著成果体现在60年代初期,墨西哥的小麦品种“墨西哥小麦”每公顷产量达到了惊人的14025kg,而60年代中期的菲律宾“奇迹稻”单产更是达到了22500kg。

3、第一次“绿色革命”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印度政府为解决粮食问题推出了一项农业发展新战略。该战略包括引进和培育新品种、使用化肥、改进灌溉技术以及推广机械化生产。这一举措使得印度在1984年的人均粮食达到180公斤,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同时某些地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4、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施了首次“绿色革命”。此次革命引入并培育了新品种,推广了化肥使用,改善了灌溉技术,并促进了机械化生产的普及。这些措施显著提升了印度的粮食产量,尤其是小麦和稻米。然而,这一过程中过度使用了化肥和农药,导致地下水过度抽取和土地退化,进而削弱了粮食增产的潜力。

5、绿色革命中,印度政府一方面利用价格机制、补贴政策刺激农户采用现代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国内农用工业、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事业。这些政策和措施对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各种现代农业投入迅速增加。

6、在《印度绿色革命的政治经济学:发展、停滞与转变》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绿色革命对印度社会与经济的多层面影响,包括经济发展的动力、社会变迁的路径以及政治演变的趋势。这些分析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理解后殖民时代的印度提供了深入的洞察。

我国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支持发展农业

1、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有: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尽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国家涉农项目的具体办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2、加大农业投资:政府将增加对农业的投资,推动农业现代化。这包括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提升科技水平与生产效率。同时,政策支持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以增强农业竞争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政策强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和公共卫生等配套设施。

3、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此政策将原有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及农资综合补贴合并,旨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符合条件的拥有耕地承包权的农民可申请此补贴,补贴标准因地区而异,通常在每亩70至100元之间。

4、农业支持保护的核心是投入支持,即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通过投入支持,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农业保护是一种普遍的国际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措施。

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政策:补贴234亿元支持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小麦、水稻收购价政策: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保持2015年水平不变。

6、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政策着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支持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的发展模式。选取2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进行保护提升,并支持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的特色农业发展,形成农业产业集群。相关省份将从中央财政预算中统筹资金支持这一目标。

印度实行什么政策,使粮食产量增加

1、印度为解决粮食问题实行了绿色革命,改进良种以提高粮食产量。 印度还推广了饲养奶牛,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此外,印度还推广了棉花种植,即白色革命,以促进农业多样化。 20世纪70年代,印度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了粮食和农产品的基本自给自足。参考资料:资深历史教师。

2、绿色革命。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行了改进粮食生产技术的举措,被称为“绿色革命”,印度的“绿色革命”取得了显著成果,粮食总产量从1950年的5500万吨提高到1999年的95亿吨,其中,水稻产量增加了3倍,小麦增加了近7倍。

3、农业政策和投入 印度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农业政策,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增长。印度加大农业投入,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充足,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基础保障。土地和气候条件 印度拥有广阔的耕地面积,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

4、印度独立以后,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从60年代开始,就实行新的农业发展战略——“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是指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以引进、改良、推广高产优良品种为核心,提高粮食单产,所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和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