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农业可持续发展大题(农业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

  • 时间:2025-04-08
  • 浏览量:14次

有没有区域地理的高考题?

然而,区域地理的具体分数占比难以精确量化,因为高考中直接考区域地理的题目相对较少。不过,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多是以区域地理为基础进行阐述的,因此在实际考试中,考生仍需对区域地理有较深的理解。通常情况下,区域地理知识会与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

近年来,在高考地理考试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区域地理的分值比例大致维持在36%、33%和31%。这些数据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反映了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考试大纲》对地理学科的描述突显了其独特性,尤其是在历年高考中,地理题目的解答往往需要借助地图和图表。

高考区域地理主要考的内容是:第以区域为平台考查相关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 第考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区域的开发和整治的内容。不同区域的分析思路不同。区域都有自身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如何开发,不利条件如何整治 2,考纲要求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我刚刚高考结束,地理是我的强项,介绍一点我的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背地图。高考中,区域地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单独一道大题,分值也很大,这要求学生识图必须准确。拿着地图册,将每20度或者每10度的经线和纬线穿过的位置一定要记清楚。

高三地理大题与新疆比分析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是什么带...

与新疆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2分)水源丰富;(2分)黑土广布,土壤肥沃;(2分)风沙危害少;(2分)工农业基础好;(2分)近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产品运输。(2分)(4)简析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偏东南)南风盛行的季节为夏季,气温高;(2分)盐池位于中条山的北侧,(偏东南)南风的背风坡,(2分)气流下沉,气温升高,降水少,蒸发旺,(2分)利于晒盐。

分)(2)甲地形区:河谷地区 乙地形区:山麓地带(河西走廊)甲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故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称为河谷农业。

该区最恰当的名称是( ) A、水稻种植区 B、热带经济作物区 C、园艺区 D、大豆区 右图甲中MC 、MD 分别为树木一年正午投影最长和最短时的影长,它们与河流AB 段正好垂直,图中C 所在河岸比 BD 岸冲刷严重,图乙中两曲线A 、 B 分别代表图甲中 A 、 B 两处测得的河流全年流量曲线,据此回答33~34题。

例简要评价南方低山丘陵农业资源的开发条件,如何整治和发展?【答案要点】 有利:光.热.水丰富,生物品种多样产出高,土地类型多样; 不利:多种气象灾害,水土流失严重,红壤贫瘠,生活能源短缺.农业发展潜力大,开发难度较小。

如何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答题高考地理

保护和利用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保护方面,建议建立生态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以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多样性。 利用方面,可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适度发展养殖业,利用滩涂资源生产原盐,同时合理开发滩海石油和风能等新能源。

一般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进行比如下题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析如何保护和利用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 保护:建立生态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利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适度发展养殖业;有序发展原盐业;合理开发滩海石油和风能等。

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准确表述: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荒漠化是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阻碍,也是威胁我国农业安全的重大生态...

红色荒漠是我国南方红壤广布地区,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而导致的红壤裸露现象,故形成的自然原因是流水侵蚀,而人为原因主要是植被破坏,南方地区的自然植被为森林,故主要是滥伐森林。

“世界水日”的确立,是有背景的: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但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对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所起的作用;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推动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级、全国一级、地区间、国际间的公众意识。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由于日益严重的全球荒漠化问题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从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被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以一个南斯拉夫婴儿的诞生为标志,世界人口突破50亿。1990年,联合国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据统计,至2000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土地总面积的41%,水力侵蚀面积达185万km2。大量农田、耕地正遭受荒漠化、盐碱化威胁。90%的草地出现不同程度退化,其中中度及以上退化草地面积占比高达50%。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受灾及成灾面积持续增长,严重制约农业生产。